據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,今年1至7月,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總值11.66萬億元人民幣,創歷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長24.5%,增速為10年來新高。
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、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中國制造業雖然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影響,但沒有傷筋動骨,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制造業基礎扎實,韌性較大,抗沖擊能力較強?!?/span>
疫情沖擊下中國制造業迅速復蘇
最近,蘋果等多家企業訂單出現回流中國現象。作為制造業后起之秀的越南,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不得不暫時關閉部分工廠甚至“封城”。受此影響,包括蘋果在內的多家企業將訂單轉移至中國。
德國官方公布的“2021年7月份全球機械設備報告”顯示,2020年,中國首次在機械設備制造業中趕超德國,獲得全球第一的銷量桂冠。此外,商務部數據顯示,今年1至7月,中國對美國、歐盟、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合計增長22.6%;與新興市場貿易合作不斷深化,對東盟、拉美、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合計增長26.5%,拉高整體出口增速13個百分點。
戴德梁行《2021全球制造業指數》研究報告根據20個變量以及由運營條件、制造成本、風險構成的三項權重,對各個國家進行評分。報告中的相關數據來源包括世界銀行、聯合國、經濟論壇和穆迪分析等。該研究結果顯示,在經濟重啟反彈能力、基準情況、運營成本和地域政治風險等關鍵評估類別中,中國均排名第一。
“我認為,中國制造業在疫情沖擊中確實受傷了,但整體來看,這次疫情并沒傷到中國制造業的元氣,沒有傷筋動骨?!彼蜗蚯灞硎?,因此這種傷害是短期的,損失是可控的,恢復起來也相對容易。
中國制造業對全球貢獻率有望超過40%
中國制造業為何能夠在疫情沖擊下迅速復蘇?戴德梁行亞太區洞察與分析主管DominicBrown表示:“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及制造業中心的強勁發展,中國能夠填補美國和歐洲制造商因封城造成的缺口,占據全球出口的更大份額,從2019年的約13%增加到2020年的15%。此外,2021年第一季度,中國出口比2019年第二季度高出約27%,達1500億美元?!?/span>
宋向清分析指出,中國制造業之所以能在疫情沖擊下迅速復蘇,源于中國制造業40余年構筑的政策保障體系、技術創新體系,以及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勢。
另外,中國制造業已經形成穩健的技術創新體系,并基于技術創新形成六大市場優勢,即完備的工業產業體系、壯大的產業人才團隊、龐大的制造業產能、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、龐大中產階層支撐的內需市場、國際投資和貿易網絡體系。
“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加速了疫情暴發之前就已經出現的供應鏈變化。中國內地存在兩個明顯趨勢。首先,隨著對機器人、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投資,制造商正在向價值鏈上游移動。其次,低價商品制造業正在向國外轉移,主要轉向東南亞國家?!贝鞯铝盒邢嚓P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。
宋向清預計,中國對全球制造業的貢獻率有望在疫情結束后達到甚至超過40%?!叭澜绱蟛糠种圃鞓I產業集群仍在中國,全球制造業知名品牌將更多地來自中國。隨著中國內需市場的不斷壯大,未來,全球制造業看中國仍然是世界共識?!彼蜗蚯灞硎?。